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4398|回复: 1

孝养父母尊师

[复制链接]
孔雀明王菩萨 该用户已被删除
孔雀明王菩萨 发表于 2020-1-2 15: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来基因就是佛法所说的业力

2019/8/19    热度:902    下载DOC文档   

  有漏的世间

  为什么许多人做好事却没有好报呢?因为他的身、口、意缺口太多,福报功德自然也会漏了。布施行善,若是心不甘、情不愿,让受者额度尊严受到伤害,如此纵有善行,布施的功德也会漏了。

  帮忙别人做了不少好事,若你一直抬高自己,自我膨胀,别人不服气,反而对你訾议,这就是你的功德有漏了。平日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积聚不少功德福报。单突遇逆境,就大发牢骚,口不择言,怨天尤人,原本的义行福报,就会漏了。

  一面赚钱,一面浪费;一面种植,一面践踏,这就是有漏的世间,有漏的众生。谨言慎行、摄身防意,千万不要让三业把我们的“福报漏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基因即业力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佛陀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已经昭告人间了。如果生命的密码“基因”,只是说它像细胞,是一个单位的话,基因还不够解释生命,应该用“业力”来说,更为恰当。

  业,是身口意的行为,有善业、恶业、无记业。“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只要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善恶业等,都会像电脑一样,在业的仓库里有了储存;“因缘会遇时,业报还自受”,等到善恶业的因缘成熟了,一切还得自作自受,这是因果业报不变的定律。

  “业力”,实在是佛陀一个伟大的发现。人,从过去的生命延续到今生,从今生的生命可以延续到来世,主要就是“业力”像一条绳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联系在一起,既不会散失,也不会缺少一点点。

  “生命不死”,就是因为有“业”的关系,像春去秋来,像秋凉转为春暖;“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都是循环,都是轮回。“有为法”什么都可以毁坏,只有生命的密码,永远不坏,永远存在。

  基因,只能说明个己生命体的因素,但佛教的业力,不但有个体的业,所谓“别业”,另外还有“共业”。例如,为什么有的人同生在一个家庭里?同生于一村,同生于一族?这都是“共业”。各方的人士同在一条船上,或同在一架飞机上失事了,有的人命丧黄泉,有的人大难不死,这就是“共业”中又有“别业”的不同。

  所以,科学家们发现了生命的密码——基因,希望能再发展出生命共同体的基因——相互的关系。

  生命的密码,由于基因的不同,于是发展出不同的生命体。吾人的业力会现行,会有果报,所谓“现报”、“生报”、“后报”。“现报”就如种子,春耕秋收;“生报”就是今年播种,明年收成;“后报”则是今年播种,多年以后才能收成。所谓“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而已。

  佛教的真理“因缘业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必然、永恒、平等的真理;科学家“基因”的发展,只是更明确地解释了“业”的内容与功能,如此而已!

  远祸求福

  人人都希望“趋吉避凶、求福远祸”;然而世事多变,一切都不能尽如人意。当遭遇到财物损失、家人不幸、自身灾难时,不要完全怨天尤人,祸福已经成形,等于火势蔓延,不易扑灭,应心存慈悲、正直,有时候祸患反而转变为福报。

  《淮南子》中有个故事:一位老翁,失去一马,心种非常懊恼。但不日后,失去的老马反而带回一匹骏马,老翁因失马而得马,心中非常高兴。但不久其子因为不谙马性,骑马被摔,负伤在床,因此他又感觉得马是祸。当时正逢战争,国家征召壮丁赴沙场,其子因伤,得免入伍,终而保得一命。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祸福的看法,都应该知道所谓“祸福都是因果的写照,因果都是祸福的定律”;平时应该注意所行所为,要培养福德因缘,如此自能消灾免祸。

  一般人最易疏忽的,就是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埋下了“骄恣必败”的种子,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佛法说:“祸莫大于有‘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菜根潭》也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假如吾人想要避祸求福,应该自我修身养性,例如“闭门思过”、“躬自反省”、“多结善缘”、“增长慈心”、“去除恚恨”等。所谓正知正见,无有自私邪执,如此,管它“祸兮福兮”,必然能够得福而远祸矣!

  得失各有因缘。是我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有时候得也不好,有时候失也不坏,得失之间,所谓各有因缘莫羡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运用;失去时,只要你有足够的条件,它也会再来。人生,失去了金钱、资用,会有再来的时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复。得人容易,得人心难;得人心难,失人心容易。得失之间,富含人生哲理也。

  对着山谷讲话,山谷的回音就是你的原音呈现。你对着山谷说“我爱你”,山谷就回给你“我爱你”;你对着山谷大喊“我恨你”,山谷也会回给你“我恨你”。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看起来都是外在的因素,实际上,幸与不幸,唯人自招!是祸是福,主人不能赖账的喔!

  “熏习”的力量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熏习”的力量。“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而时习之”,这也是熏习的力量。

  佛教主张“多闻熏习”,又谓“熏修德业”;品德的修养,除了靠古圣先贤、父母师长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环境可以使一个人在长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觉受到潜移默化而改变气质。所谓“橘化为枳”,种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孟母三迁”,故而才有后来的亚圣孟子,这都说明环境熏习的力量,不容忽视。

  熏习就是透过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触境界,然后在八识田中留下种子,待因缘成熟,就会表现在外,成为言行举止上的一种惯性,称为“习惯”,又称为“习气”。习气就像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却久久不灭。习气又如种子,尽管花开花谢,只要曾经结果,留下种子,又会成为下一期生命的开始。因此,佛教有所谓的“留习润生”,又说:“烦恼易改,习气难除”。

  两个卖鱼的妇女,长期在鱼肆里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间充满花香的旅店里。两个人彻夜未眠,后来只得拿出鱼篓,才终于在鱼臭味中甜蜜地睡去。

  认识“熏习”的力量,我们便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忆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种子;有了善因业种,又何愁人生没有善缘果报呢?




上一篇:品牌精油和美容院里的精油卖这么贵,为什么不自己参考配方调配
下一篇:100个精油用法普及,敢不敢来battle一下?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小香网
X
扫描微信公众号 「小香真精油」 进口柠檬精油10ml 试用

小香玩精油APP 1000+精油配方

QQ|首页|精油使用|Archiver|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

粤公网安备 44049002000813号     粤ICP备12029381号

GMT+8, 2025-1-22 09:13 , Processed in 0.03888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