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之养脾除湿
夏至一过,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是外界阳气最盛,湿气最重,是一年中最热又闷热潮湿的时节,此时宜冬病夏治,养脾、排湿、排寒,扶正祛邪,补气活血。易学角度解读三伏天:渊海子平曰:夏至之后逢庚为三伏,盖谓一阴生。在夏至到立秋时节,是五行“金”旺气之时,金生水,随着阴气上升,金的力量逐渐萌发,而火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克制住,此时金火两股力量此消彼长,所以气候又热又湿。地理气候学角度解读三伏天: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6日-7月25日,初伏;7月26日-8月14日,中伏;8月15日-8月24日,末伏。
有两位很要好的朋友,每到夏天就会出汗疱疹,刚开始是脖子上长小水泡后期严重还会扩散到手、脚,水泡很痒,加上夏天流汗多,常用皮康王、皮炎王等激素药,患处时好时坏。归其原因就是体质湿气重。表面用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何治疗,请耐心继续往下看,哈哈~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我们应好好利用三伏天这段阳气盛的时间段,将体内寒湿之气排出体外。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叫湿气?当人体脾胃失调,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而停留在体内,就容易形成湿气。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呢?
[*]头皮容易出油、脸部油亮
[*]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皮肤瘙痒,常容易过敏、汗泡疹、湿疹
[*]眼睛浮肿,舌大,舌头有明显齿痕
[*]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小腹突出(常有胀气),下肢容易浮
[*]耳内潮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妇女白带过多、阴道瘙痒有异味
[*]大便稀黏腥臭,粘马桶不易冲掉
[*]很容易感到疲累
其次,为什么会体内有湿气而排不出呢?最大的原因是脾功能失调或称脾虚(也就是脾运化能力不足)。在中医里面所说的脾与西医中的脾脏不同,它不只是负责造血的器官,还负责了营养的吸收,脾位居人体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全身器官的濡养,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脾也主一身的气机运作,因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所以脾胃是运化水湿的“大总管”。当脾胃失调时,体内的多余水分就无法通过汗液、尿液等有形的形式排除体外。古代五行家将一年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与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三伏天属长夏,属土,脾属土,《内经》有述: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无论体内有没有湿气,我们在三伏天都应好好地养脾。有湿气更应该养脾祛湿!补足脾气,加强脾运化能力,将湿气排出体外才是治疗的根本解决之道!
重点来了,如何自我养护做到养脾祛湿呢?一、精油除湿之前团购的除湿油含有祛湿和养脾的精油如:艾草、广藿香、丝柏、陈皮、黑胡椒、姜、葡萄柚等。二、姜米茶《内经》讲:焦香入脾,香可燥湿,让脾舒畅。冬吃萝卜夏吃姜,炒米里加入姜片,三伏天吃点姜是蛮好的。
制作方法很简单:1.洗干净大米,姜切片;2.铁锅不放油,直接干锅下锅炒,小火一直翻炒至大米呈现图片那样的焦黄色(用铁锅炒比平底锅不粘锅效果好);3.纳凉,密封,装瓶。每次炒一点,纳凉后密封,每次吃一点取一点,最好是一次做一星期量就好了,不要做太多放太久;4.每次取一小把,开水冲泡,当水喝,可以续水至无味,每天都可以喝。三、搭配按摩和运动涂抹除湿油后需要搭配按摩手法,在群内有做视频介绍。坚持一个月不仅可以排湿,还可以瘦身减腰围哦!适量运动,比如瑜伽,慢跑,快走,出薄汗即可,千万不可大汗淋漓。四、艾灸湿气重的可以在涂抹除湿油后搭配艾灸,艾灸后会发现排出一层薄汗。三伏天也很适合做艾灸,但是最好艾灸安排在早上。五、尽可能少碰冷饮很多养生文都会提到夏季少吃冷饮,原因是虽然夏季天热,但我们人体是外热内寒的,吃冷饮反而容易让寒湿气滞留,并且伤脾胃。但是,老实说,我自己也做不到完全不碰冷饮,太难了,夏天怎么能少了冰激凌、快乐肥宅水和奶茶的快乐呢~~所以我偶尔想吃的时候我还是会吃的,但是不放纵,可能一周或者半个月吃一次,再喝米姜茶和涂油暖脾胃回来,身体会有自己的调节能力,偶尔吃一两次是不要紧的。毕竟心情的愉悦也是很重要的O(∩_∩)O养生要寻求的就是心理情绪和身体的平衡,绝不能为了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层面的满足。
啊~~絮絮叨叨又写了那么长,哈哈,希望大家这个夏天都可以瘦瘦美美的哦~~
和光和热 发表于 2020-7-14 10:17
请问三伏天灸多少次好?(怎么个频率),隔姜灸是不是更好呀?
一天一次,灸后4个小时不能洗澡,多喝温水。体寒的人适合隔姜灸,体热的人使用容易上火 和光和热 发表于 2020-7-11 10:49
背后那啥,督脉,据说冬病夏治灸了冬天不怕冷
是的,督脉、带脉、水分穴、涌泉穴 受教,受教。期待视频学习 姜米茶中的姜怎么用的,上面没写 今年准备三伏灸 和光和热 发表于 2020-07-11 02:51
今年准备三伏灸
灸哪些穴位 小朵儿 发表于 2020-07-11 08:57
灸哪些穴位
背后那啥,督脉,据说冬病夏治灸了冬天不怕冷 小朵儿 发表于 2020-7-10 09:45
姜米茶中的姜怎么用的,上面没写
大米和姜片一起炒,炒到大米焦黄时姜片也变成了干姜片,一起盛出即可 小朵儿 发表于 2020-7-11 08:57
灸哪些穴位
督脉、带脉、水分穴、涌泉穴 壹3083 发表于 2020-7-10 09:17
受教,受教。期待视频学习
哈哈,视频在我个人qun内发送哦,可以扫我头像入qun 小仙芳疗 发表于 2020-07-14 08:28
是的,督脉、带脉、水分穴、涌泉穴
请问三伏天灸多少次好?(怎么个频率),隔姜灸是不是更好呀? 小仙芳疗 发表于 2020-07-15 08:28
一天一次,灸后4个小时不能洗澡,多喝温水。体寒的人适合隔姜灸,体热的人使用容易上火
好的,那阴虚火旺而且阳也虚的人呢? 和光和热 发表于 2020-7-15 10:41
好的,那阴虚火旺而且阳也虚的人呢?
具体看你想调理什么而做私人订制方案 小仙芳疗 发表于 2020-07-15 11:54
具体看你想调理什么而做私人订制方案
好的,了解https://xiaoxiangwang.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71.png 今天开始入伏了~~~长达四十多天的三伏天,大家要注意健脾祛湿哦哦哦~~~~ 好好好祛湿油和祛湿茶马上去造起来,其他做不到 小仙芳疗 发表于 2020-07-14 08:30
哈哈,视频在我个人qun内发送哦,可以扫我头像入qun
扫不出来https://xiaoxiangwang.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04.png 上仙上仙 发表于 2020-7-24 12:50
好好好祛湿油和祛湿茶马上去造起来,其他做不到
哈哈,捂脸~~{:4_92:} Leo0718 发表于 2020-7-26 18:56
扫不出来
看我最新的个性签名里头,可以直接搜一下。用回复帖子的方式,发不出来下划线。。。。捂脸(醉醉的)可能系统屏蔽了 调的这个精油涂抹哪里,一天几次? 小朵儿 发表于 2020-7-30 10:20
调的这个精油涂抹哪里,一天几次?
腹部,一到两次都可以 请问大咖祛湿油是怎样的比例呢? 我只能多涂油https://xiaoxiangwang.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44.png 可以试一试,应该男女都有如此困扰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