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小暑,又至大暑。
容易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就是【暑邪】,上一篇【小暑节气】时我们已经详细分析过了,不再赘述。
现在我们又遇到一个新的情况——三伏天。
2022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
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对于学习芳疗的人来说,三伏不仅仅是热,更是代表了天地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的变化趋势,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个趋势来“借力”,对人体进行调理。
芳香疗法为什么是自然疗法呢?
就因为它总是在研究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让人的身心充分的融入自然的节律中,遵从自然的秩序,从而获得安定感和幸福感。
三伏天的含义
三伏天的【伏】字,表示阳热之气由【浮】转【伏】,开始藏伏,开始向下、向内收敛。
天空中的阳热之气原本是浮的,是向上的,但是却在三伏天里被压向地面,越来越接近大地,带给地面上的热越来越多。
此时,天地同热,人们常感到酷热难耐,因为已经没有凉风可以吹拂了。
这就是“热在三伏”的由来。
但问题是,阳热之气原本是向上升腾的,是浮的,这是它的本性。
是谁有本领把它压下来?
是自然界中【金气】的力量。金是五行中的一行,它能收敛,它能肃降。
因此,三伏天必定开始于一个【庚日】。
(庚=金)
三伏天的计算
每年的三伏天有一种特定的计算方式。
“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阴阳书》
也就是说——
【初伏】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
2022年7月16日
【中伏】夏至过后的第四个庚日进入中伏。
2022年7月26日
【末伏】立秋过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
2022年8月15日
以上就是三伏。
三伏天的计算方式结合了【24节气】和【十天干】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以24节气的【夏至】和【立秋】为坐标,以十天干【庚日】为基准,计算三伏天的日期。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庚】虽然是十天干的第7个字,但庚的重点并不表示数字7,而是表示五行中的【金】。
【庚日】与【肺金】有关。
三伏天的自然变化
前面说到,三伏天必定开始于一个【庚日】。
【庚日】与【肺金】有关。
庚=金,都表示自然界中存在的下降、收敛之气的力量。
在三伏天,金气会持续发力,努力的把阳热之气向下压,扭转夏季阳热上浮的趋势,避免走极端。真正的实现“物极必反”。
待到大功告成之日,就是秋天来临之时,到那时,金气将会彻底的占领了大地,所以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所谓“金秋”。
三伏天,有人称之为“长夏”,是夏季向秋季的一个过渡,是金气不断的把阳热之气压向地面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逆反了阳热之气的本性,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交互斗争,所以也有单独拿出来作为长夏季节的说法。
三伏天适宜调理的人群
如上所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人体内也发生着同样的过程。
人体上部、外部的阳气,要准备开始进入人体的下部、内部。
就如同天空的阳热之气要进入大地一样。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秋季。
因此我们刚好可以借助这个绝好的天机,辅助我们人体的阳气也向下、向内走,促进阳气的储备,平安度过寒冷的秋冬。
回想一下,前面的几个节气我们一直在讲春夏养阳,那么——
养护好的阳气是干什么用的?
就是现在用来“收割”的。
收获阳气的季节到了!
之前,我们要把阳气放出去,让它充分的长大、充沛饱满。
现在,我们要把阳气收回来,让它充分的向下、向内,进入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阳气向下走,就可以来到下焦,温暖我们的生殖区域、腰腹部。
人体的阳气向内走,就可以来到五脏六腑,温暖我们的内脏系统。
因此,三伏天的调理特别适合【整体阳虚】、【下部有寒】、【内部有寒】的人。
由于三伏的原理是【庚日的金气发力】,庚日=肺金,因此也特别适合肺系的疾病,也就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
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虚容易感冒的人群。
此外,如前所述,由于三伏天的阳热之气开始向下、向内走,因此也适合身体内部和下部阳虚有寒的人,例如腰腿痛、胸腹痛、女性宫寒痛经等。
晒后背,做天灸
三伏天如何用精油调理身体?
这段时间适合做天灸。
天灸是什么?
相对于一般的艾灸,天灸不使用艾条。
天灸,主要是指【发泡灸】和【晒太阳通督脉】。
【发泡灸】就是传统的强效的三伏贴。(如今人们不敢这么做了,都是用的温和的不发泡的方法。)
【晒太阳通督脉】则是可以很好的搭配精油来进行。
上一次给大家讲了精油可以搭配艾灸一起做,以后会慢慢教授正确的方法。
这次我们先讲不要钱的天灸。
因为三伏天刚好是一个绝佳时机,天部的阳气在搞“优惠促销”“免费大赠送”。
天地之间大好的阳气,免费送到身体里,赶快拿走不要钱,白送哦!
具体做法是先在后背涂抹精油,从尾椎骨(八髎区域)到颈部的大椎穴。(我们前面也一直用的这条线路。)
然后穿上衣服,找一处不直接吹风的地方,晒后背。
如果是自己涂抹精油,整个后背不能完全照顾到,那就只涂抹尾椎骨(八髎区域)、大椎穴。
基本精油配方构成
【前调】行气/改善气郁的精油
注意避开柑橘果皮类,因为要晒太阳避免光敏性。
简单的方法可以在松针类精油中选取,例如西伯利亚冷杉。
【中调】温补的精油
我一直建议可以使用沉香醇百里香。
也有同学喜欢用姜精油,但是我个人觉得姜还是怕燥,建议津液充足的人选用。而且可以蒸馏姜+CO2姜合并使用。PS:似乎干姜会比生姜精油更合适,这个想法有待进一步验证。
配方总浓度5%,基础油使用最常用的甜杏仁、葡萄籽、荷荷巴等即可。
比较推荐葡萄籽油,因为很轻薄,适合涂抹后晒太阳,比较不会粘腻。
(具体配方因人而异,建议各位同学结合自己的情况仔细思考,本文不做具体指导。)
注意事项
1、穿长袖衣衫,不暴露皮肤,不直接晒皮肤。
2、戴宽边帽遮阳,不晒头,只晒后背。
晒后背的主要位置是【督脉】和【膀胱经】。
(就在脊柱和脊柱两侧。)
避开头部,因为头是“诸阳之会“,容易晒过头了。阳在头部要降,晒过头就不能降了。所以要【头脑清凉】,不要【头脑发热】。
不晒头部,就不会觉得燥热难耐。不仅不燥热,有些人还会因为排出了寒气而觉得凉飕飕的,越晒越冷……甚至还会冒冷汗……
3、时间以30分钟为基准,再根据个人的感受来调整长短。身体更寒的人,可适当晒更长的时间。
4、晒太阳不要连续晒,可以取3或5或7天为一个周期(总之是要取一个单数,因为单数为阳)。连续晒这么几天,然后就休息停晒,不能不间断的一直晒。
5、如果晒的过程中出了很多汗,要立即停止,不可以任由自己大汗淋漓,以免伤了津液。出汗后尤其注意不能吹风,一定要避风。当然也不要立即吹空调。
6、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仍然一晒就上火,首先要考虑身体的郁堵,检查是否有痰湿、瘀血等,阻碍了阳气进入身体的通道,让阳气都堵在一处,运转不开导致上火发热。
7、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排寒、排湿反应。比如通过身体表面或者大小便等排出。
如何区分是正常排毒还是不良反应呢?
有一个简单通用的原则,就是看排出后身体是否有不适感。
例如拉肚子,如果排出后感到一身轻松,没有明显的腹痛虚弱乏力等就是正常的。如果排便后并不觉得舒服,就谨慎考虑是否有操作不当、体质不合适等问题。
文章首次发表于我的同名公粽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