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
知母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等相须为用。生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浊,其性走而不守,善清胃家实热,为邪热进入阳明气分之要药,偏于清;知母苦寒质润多液,偏于滋。二者合用,一清一滋,有清热保津之效。 知母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治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常配伍瓜蒌、贝母、胆南星等。若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一般多用川贝母)同用。知母苦寒,质软性润,上清肺经,下泻肾火,兼清胃热;贝母苦寒,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二者俗称“二母”,配伍应用,可育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水亏火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者尤宜。
知母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滋阴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入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合用,可增强其清泄相火、退热除蒸之效。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异名】羊胡子根、地参、连母、野蓼、蚳母。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