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收录了一些常见的小问题,大家对照着检查,你的蒸馏有没有操作漏洞?
【本期目录】 (1)出液口不密闭,纯露蒸出来就直接感染菌 (2)注意蒸馏锅的容量,最多装2/3 (3)控制出液的温度
出液口不密闭,纯露蒸出来就直接感染菌
自制蒸馏纯露经常有一些卫生漏洞。
主要在纯露最终滴出来的那个口子上,我们叫做出液口,大家自制的出液口都是敞开的,纯露暴露在空气中滴出来,都没做任何遮盖防护措施,导致纯露一出来就接触大量的空气。
接触空气太多会氧化,接触空气太多会感染菌,容易变质。
所以出液口越密封越好,最好是不接触空气,直接导入收集瓶里。
最简单的措施就是弄个罩子包裹一下,把出液的管口和收集的瓶口罩在一起,类似于搭个小帐篷,不要在空气中敞开,就可以很有效的控制污染问题了。
大家经常会问,自己做的纯露为什么放不了那么长时间?答案很简单,因为一做出来就直接污染了,刚蒸馏出来就接触了大量细菌,最大的漏洞就是这个出液口。
北美的苏珊·凯蒂老师,也就是《纯露芳香疗法》的作者,她上课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问题。
苏珊·凯蒂老师参观过世界各地很多蒸馏农场,会重点关注这个出液口,如果看到如此裸露的出液口,她会直接在心里给这个农场一个差评,也不会采购他们的纯露。
注意蒸馏锅的容量,最多装2/3
你在蒸馏锅里装多少花材?
塞的太满了可不行,花材和水不能超过一定高度,1/2比较保险,最多装2/3,再多就容易溢锅。
溢锅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俗称,是说水在沸腾状态下直接少量的喷出来,进入到冷凝管里,被冷凝成了“纯露”。
这样的纯露不是真正的纯露,因为它不是挥发出来的芳香蒸汽,而是煮鲜花的水。
这样溢锅出来的纯露经常会带点颜色,也就是花材当中的色素被直接带出来了。例如玫瑰纯露溢锅了就会是红色。
这样的“纯露”能用么?建议不要用,因为它杂质较多,很容易会变质。你想想我们煮的花草茶汤能保存多久呢。
还能补救么?
这种纯露可以进行二次蒸馏,倒回锅里重新蒸馏一次(不用再加花材),把真正挥发性的成分再次分离出来。虽然不如一次成功的品质好,但也算是亡羊补牢,避免浪费。
注意: (1)除非精油有颜色,否则蒸馏出来的纯露都应该没有颜色,都应该是清澈透明的。 (2)有些纯露刚蒸馏出来有些浑浊是因为其中混合着没有分离的精油,是一个悬浊液,静置后就会变得澄清。但是绝对不应该有植物色素的颜色。如果有,大概率是因为溢锅了。
控制出液的温度
我看了好多自制蒸馏的帖子,基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实际还挺影响产量的。
出液的温度,就是最终收集到的纯露刚滴出来的时候的温度,要在出液口测量。
出液的温度太低,说明冷凝过度了,芳香分子会以油的形式冷凝在管道壁上,让管道壁油乎乎的,这部分芳香分子实际就没有收集到纯露里,造成了浪费。
出液的温度太高,说明冷凝的不够,芳香分子和蒸汽一起挥发走了,而没有完全以液体的形式流入瓶中。
有的同学自己蒸馏纯露弄得满屋飘香,实际就是因为有很多芳香分子以蒸汽的形式挥发到了空气中,而不是以纯露的形式被收集到瓶子里。
所以在出液口流出来的纯露的温度必须要控制一下。
我再给大家讲的更详细一点,出液的温度要分阶段控制。
以蒸馏玫瑰花为例——
蒸馏的前半个小时,出液的温度要控制的低一点,30度左右,因为这时候主要是收集低沸点的成分。
半小时之后一直到蒸馏结束,出液的温度要控制在40-45度左右,不要超过50度,有利于沸点较高分子的冷凝。
(注:都是从纯露流出来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加热为开始计时。)
如果出液的温度太高,就要增加冷凝水,使之更彻底的降温,或者减少蒸馏锅的火力,减慢纯露流出的速度。
出液温度太低则反向操作。
本文首次发表于我的同名公粽号 版权所有,请勿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