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称赞一个人饱有学问而气质卓绝,用“一肚子坏水”来批判心术不正之人。好像思想、智慧不是来源于大脑,而是来源于肚子。巧合地是,德国俗语“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和作出最佳决定”也是这样的逻辑。
俗语大多来自人们的生活经验。生气会胃痛腹痛,悲伤会食欲下降,紧张会引起腹泻,惊吓还会让人“屁滚尿流”。饥饿时会大发脾气,吃得好会心情舒畅,胃不和则卧不安。这样的一些经历一般人都曾经有过,但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志活动不都是和大脑有关吗,为什么都表现在胃肠道上?
情志和大脑密切相关不假,但不是专利。人体不但有大脑,还有第二大脑,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尔松教授最早提出的,第二大脑位于胃肠道,所以又被称为“腹脑”、“肠脑”。
格尔松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体胃肠道组织的皱褶中有一个组织机构,即“神经细胞综合体”,该综合体能独立于大脑进行感知、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使人产生愉快和不适感觉,甚至还能像大脑一样参加学习等智力活动。
“腹脑”其实就是肠道内的神经系统。19世纪中期,德国精神病医生莱奥波德·奥尔巴赫用显微镜在肠壁上看到两层由神经组织构成的薄如蝉翼的网状物,这些神经组织就是“腹脑”的核心。有趣的是,这发现正印证了中国的一个成语“满腹经纶”,“经纶”原意是指整理后的蚕丝,和奥尔巴赫发现的“网状物”竟是相像的概念。
肠道在身体的地位虽不高,但肠道神经却有着极高的地位,从起源和形成过程看,它和大脑中枢神经可谓一脉相承,论“辈分”的话,它与大脑平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称它为“第二大脑”也完全有理由。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古老生物的早期神经系统一方面逐渐演变成大脑中枢神经,而其残余部分则转变成肠神经。
这一过程也可以在胚胎发育上观察到。胚胎神经系统形成早期,细胞开始分裂,一部分形成脑中枢神经,另一部份落入胃肠道系统,在这里转变成独立的神经系统。后来随着胚胎的发育,在迷走神经作用下,才和脑中枢神经建立起联系。
腹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都一样复杂、敏锐、纤细,英国伦敦大学胃肠道专家温哥特教授说“人体内的两个大脑,是随着生物进化的历程而形成的。”
患有慢性肠胃病的70%的病人在儿童成长时期都经历过父母离婚、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悲伤。
为什么腹脑对情绪有如此强大的“记忆力”呢?
人体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95%都产生于腹部。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传递通道就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迷走神经。但是腹部神经系统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数目甚至比骨髓的神经元还多,因此,迷走神经根本无法保证这种复杂的系统同大脑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腹脑”的有些工作是独立完成的。
所以,应用精油改善情绪心理,可以通过嗅闻,作用于大脑的边缘系统。而调一支复方精油,按摩腹部,也会有很好的功效。对于儿童而言,后者同时能传递一种温柔和关爱,甚至更好。
小配方: 1、1d豆蔻+2d芫荽籽+2d甜橙+2d罗马洋甘菊+10ml甜杏仁油 能够化解负面情绪,带来放松快乐的感觉。 2、2d罗马洋甘菊+2d真实薰衣草+2d桔 +10ml甜杏仁油 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