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阴阳五行之外,学习中医芳疗/中系芳疗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基本功——体质。 
  
例如: 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 木型(肝型)体质、水型(肾型)体质  
 
 
 为什么要知晓体质?  
 使用精油时为什么要引入体质的概念呢? 因为,芳香疗法讲究针对个体调配精油,对每个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如, 这个人长痘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人痛经的原因是什么? 每个人都各有不同。  
对别人有效的,对这个人不一定有效。  
只有先找到原因,分析原因,才能针对根源用油。  
划分体质就是一种分析方法,帮助我们寻找病因、分析病因。而且可以简化分析难度,最容易应用。  
是对新手小白非常友好的入门级分析方法。  
导致身体不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跟我们的体质有关,某些体质的人会更容易出现某些问题。  
打个比方,体质就像是滋生病症的土壤。  
潮湿的土壤更容易滋生霉菌,去除霉菌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的杀灭它们,因为杀灭之后很容易再长出来,反复感染。  
彻底的解决办法则是改善过于潮湿的土壤,因为干燥透气的土壤才不会滋生霉菌。  
各类型的体质就是滋生相应病症的土壤,体质不调,病症难除。  
 
 
 体质类型是如何产生的?  
体质类型是如何产生的?我为什么会成为其中一类  
 呢?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示这种不同。  
而塑造这种差异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就是【气】。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气】来支撑演化的,气是生命的基础,气在不断的运动。  
而每个人身体内的【气的运动】各有特点。  
有的人体内的气“向上向外的运动”太过,有的人则不足;  
有的人体内的气“向内收敛封藏的运动”太过,有的人则不足。  
正是这样的差异,塑造了每个人的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把个案进行分类,这就是体质。  
 
 
 有哪些体质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划分很多种体质类型,  
 从古至今很多医家都曾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最广  
 为应用的应该是以下两种:  
(1)五大类体质 (肝)木型、(心)火型、(脾)土型、(肺)金型、(肾)水型  
(2)九大类体质 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  
下面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五大类体质:五行】  
五行分类法最早在《内经》中出现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分类依据是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 所有的人都可以被概括为以下的类别—— 木型、火型、土型、金型、水型  
因为五行与我们的五脏是对应的,因此上述的类型也可以叫做—— 肝型、心型、脾型、肺型、肾型 为什么有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呢?  
还是因为【气】!  
我们之前讲过,天地之间有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叫做【气】,贯穿于自然万物和人体之内,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本源。  
《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  
那么,具体是怎么生的呢?  
正是如下的关系——  
【肝脏】秉承天地的【木】气而生; 【心脏】秉承天地的【火】气而生; 【脾脏】秉承天地的【土】气而生; 【肺脏】秉承天地的【金】气而生; 【肾脏】秉承天地的【水】气而生;  
因此,才会有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九大类体质】  
 9种中医体质是由王琦教授整理,并系统性提出的。 
  
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  
王琦,1943年生,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 。  
根据2022年2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琦从事中医体质研究41年,发现中国人九种体质类型及体质和疾病相关性。创立中医体质学新学科,制定中国首部体质分类行业标准,创建体质辨识法,为中医科学创新成果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历史性突破。  
九大类体质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采用了这种分类。  
 
两种体质分类法的对比  
 
 【五行体质】偏向于古中医,非常纯粹的从气的角  
 度去考虑,分类标准单一、纯粹。  
【九大类型体质】则具有更多现代科学研究背景,因此无论是学起来还是用起来,都不单纯的从气的角度入手了,而是加入了更多因素。  
五行体质在应用时,难点在于: 比较抽象和高维度,需要具备一定中系基本理论功底的人才能真正用好,尤其是对【气】的理解要相当的深入才行。  
九种体质在应用时,难点在于: 难免让人感觉每个类别相互掺杂,分类标准仿佛不在一个层面上,例如阳虚和痰湿就不能互斥,阳虚和血瘀也不能互斥,我们很难把自己放在某一个类别中。  
采用哪种分类方法更好呢?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如果不采取体质分类,直接分析问题可以吗?  
当然是可以的。  
不过正如我前面所说,体质分类有利于新手小白快速的掌握,它就像是一个提纲,一个框架,可以让小白清楚的看到分析逻辑,更容易上手。  
 
 
 文章首次发表于我的同名公粽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