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地
 - 中国 广东省
 
- 积分
 - 670
 
- 主题
 - 99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 最后登录
 - 2014-11-13
 
- 听众
 - 35
 
- 收听
 - 0
 
 
 
 
 
花开2朵
 
 
 | 
 
拉丁学名:Citrus bergamia Risso u.Poiteau 
植物科属:芸香科 
俗名:贝加蜜柑 
 
 
 
佛手柑的原生产地不详,但很有可能是印度。这类植物相当敏感,对生长环境的气候和土壤要求甚高,其成熟果实的形状和颜色都近似温桲。在西西里岛,经蜜渍或腌渍后的佛手柑,成为餐桌上一道受欢迎的佐菜。 
 
拨开云雾见月明 
佛手柑精油彷佛是迷雾中指引的明灯。在配方中带来清爽、舒服而活跃的基调。独特的佛手柑具有如问触媒转化剂的作用,与其他精油混合后能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加速临床的反应。 
 
米兰大学芳香疗法教授Paolo Rovesti在其学术研究中指出,佛手柑精油能消除焦虑,放松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因此对情绪的沮丧及焦虑状态有正面影响。 
 
在柑橘类精油当中,佛手柑精油是唯一主要成分非柠檬烯,而是乙酸沉香脂和沉香醇的精油,这二种成份也同时是熏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佛手柑精油因成分结构与熏衣草精油极为相似,同样具有温和、不刺激肌肤的特质,但因其中呋喃香豆素(请参阅副作用)的成份而无法广泛运用。 
 
对佛手柑精油气味有关键性影响的成分为素馨酮、吲哚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这三种分子也是茉莉精油的重要成分,其特质为带来勇气,增加沟通意愿。 
 
佛手柑的强烈香气在香水工业中广受喜爱,是许多知名香水配方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可说是精油中的「宝石」。 
 
伯爵茶(Earl-Grey-Tee)因添加了佛手柑精油而塑造出独树一帜的茶香。 
 
精油小档案 
植物形态:这类约五公尺高的柑橘树种与橙树和柠檬树同属芸香科,但其结构较为细致。繁殖方式和柠檬树相似,均插枝于苦橙树上嫁接繁殖。佛手柑成熟的果实和温桲相近。 
 
产地:主要产于今日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区 
萃取部位:未成熟的青绿果皮 
萃取法 :冷压法。未成熟果实的采收期在十一月至二月。两百公斤的果皮可萃取出一公斤的精油。 
色泽:淡绿色到祖母绿,呈稀液状。 
气味:清新、新鲜,带有果香、淡淡的甜味。 
 
药用价值 
主理疗效:强效抗细菌、防腐(杀菌)、抗病毒、刺激免疫反应、退烧、抗痉挛 
心理疗效:激励、放松、消除焦虑、鼓舞情绪 
 
临床证实应用范畴 
喉眬痛 
发烧 
头痛 
心因性消化问题 
膀胱炎 
月经不适 
更年期症状 
乳房切除引起的淋巴液阻塞 
心因性肌肉抽筋 
无法集中注意力 
睡眠障碍(包括儿童) 
沮丧、冬季忧郁症 
恐惧 
 
副作用 
佛手柑内含的呋喃香豆素会提高皮肤对光线的敏感度(光敏感性),以前常被添加于助晒乳中,快速晒成古铜肌肤。长期研究证实,某些使用者发生严重色素沉淀现象(皮肤变黑),或导致皮肤产生敏感性发炎的反应。 
 
若将含有佛手柑精油的香水直接擦拭在皮肤上,或者涂抹含有佛手柑成分的肌肤精油,同样会产生黑斑。因此,若外用佛手柑精油,必须避免强光照射:但在一百毫升基底油中加入四到六滴时则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 
 
一些芳香疗法书籍中提到,佛手柑可取代香蜂草精油治疗唇疱疹,在此,我们非常不建议这么做。因唇疱疹很容易因身体过度活动、免疫力降低而发作,像是在夏天会大量消耗体力的登山健行活动,或是冬天嘴唇任由强烈的阳光直射,若在此时使用佛手柑精油,嘴唇会留下不好看的色素沉淀。因此,要治疗唇疱疹,我们建议以其他精油取代为佳(页262)。 
 
注:市面上贩卖的佛手柑精油,因已去除呋喃香豆素成分,不具光敏感性,但香气和心灵层面的疗效也随之降低。 
 
佛手柑精油化学成分 
酯类 30-45%(主要为乙酸沉香酯) 
单萜烯  30-45%(主要为右旋柠檬烯) 
单萜烯醇  10-25%(主要为沉香醇) 
单萜烯醛  可达5% 
香豆素(主要为呋喃香豆素) 5% 
倍半萜烯醇 可达1% 
倍半萜烯 可达1% 
倍半萜烯酮和倍半萜烯醛  微量 
芳香酯  微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其它成分(素馨酮、吲哚)微量 
 |   
 
上一篇:[芳疗实证]暹逻安息香精油功效作用与使用下一篇:[芳疗实证]柠檬薄荷精油功效作用与使用
 
 
 |